慢粒白血病慢性期可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慢粒白血病慢性期通常由BCR-ABL融合基因异常、骨髓造血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失调、疾病进展等因素引起。
1、靶向药物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首选治疗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通过抑制异常蛋白活性控制疾病进展,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基因水平。
2、干扰素治疗干扰素α可作为二线治疗选择,具有调节免疫和抗增殖作用,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3、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高危患者或耐药病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潜在治愈手段,移植前需进行配型评估和预处理化疗,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风险。
4、定期监测通过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BCR-ABL定量PCR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根据分子学反应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发现疾病进展迹象。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