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使用呼吸机可能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气胸、感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并监测生命体征。
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长期机械通气可能导致肺泡发育异常,表现为持续氧依赖。治疗需采用咖啡因刺激呼吸中枢,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药物可用布地奈德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
2、气压伤风险高气道压力易引发气胸或纵隔气肿,需通过高频振荡通气降低潮气量。出现气胸时须立即胸腔穿刺引流,药物可选择呋塞米减轻肺水肿。
3、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插管破坏呼吸道屏障功能,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需根据药敏选用万古霉素,配合每日口腔护理和体位引流。
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浓度氧疗可能抑制视网膜血管生长,需将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95%。晚期病例需激光光凝治疗,药物可用贝伐珠单抗玻璃体注射。
早产儿呼吸支持期间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和肺部超声检查,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出院后需持续监测肺功能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