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可能由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其他血型系统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等原因引起。
1、ABO血型不合: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母体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轻度溶血可通过蓝光治疗,严重者需换血,常用药物包括人免疫球蛋白、白蛋白、苯巴比妥。
2、Rh血型不合: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母体产生抗D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产前需监测抗体效价,产后新生儿可能需换血治疗,可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酚磺乙胺、地塞米松。
3、其他血型不合:MN、Kell等稀有血型系统不合也可导致溶血,临床表现类似ABO溶血但更隐匿。确诊需特殊抗体筛查,治疗参照ABO溶血方案,必要时输注配型血液。
4、遗传性红细胞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等,红细胞膜结构异常易被脾脏破坏。需基因检测确诊,急性期需输血,长期需补充叶酸,禁用氧化性药物。
孕期规范产检可早期发现血型不合风险,新生儿出现黄疸加重、贫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