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可能由摩擦刺激、高温烫伤、接触性皮炎、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保护、药物涂抹、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1、摩擦刺激皮肤与鞋袜、工具等反复摩擦导致表皮分离形成水泡,表现为局部隆起伴疼痛。无须特殊处理,保持清洁干燥即可,严重者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高温烫伤接触热水、蒸汽等高温物质引发皮肤损伤,水泡周围伴有红肿热痛。立即冷水冲洗后,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大面积烫伤需就医。
3、接触性皮炎接触化学物质或过敏原导致表皮炎症反应,常伴瘙痒性水泡。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口服氯雷他定。
4、病毒感染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病毒侵袭皮肤形成簇集性水泡,伴随神经痛。需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配合喷昔洛韦乳膏局部治疗。
避免自行挑破水泡,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出现化脓、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