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根治术后仍有概率形成肛瘘,主要与术后感染、引流不畅、创面愈合异常、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
1. 术后感染手术切口未彻底清创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需加强创面消毒换药,必要时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2. 引流不畅脓腔引流管堵塞或过早拔除会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慢性窦道。术后需保持引流通畅,定期冲洗,可配合使用糜蛋白酶、复方黄柏液等促进分泌物分解。
3. 创面愈合异常糖尿病患者或营养不良者易出现肉芽生长缓慢,导致假性愈合。需控制血糖并补充优质蛋白,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4. 基础疾病克罗恩病或结核性感染可能破坏肛腺结构,增加瘘管复发风险。需针对原发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或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复查肠镜。
术后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及辛辣饮食,出现渗液或肿痛应及时复查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