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和PR间期缩短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炎、预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药物调整、射频消融术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青少年或运动员常见窦性心律不齐伴PR间期缩短,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2、自主神经紊乱:焦虑或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自主神经调节失衡,表现为心悸伴PR间期轻度缩短,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3、心肌炎:病毒感染后心肌损伤可能引发传导异常,通常伴随胸痛、乏力等症状,需营养心肌治疗,可选用辅酶Q10、曲美他嗪等药物。
4、预激综合征:先天性房室旁路导致PR间期缩短,易发阵发性室上速,确诊需电生理检查,严重者需射频消融术根治。
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需及时心内科就诊,日常避免浓茶咖啡刺激,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心脏电活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