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口腔溃疡与一般口腔溃疡在病因和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梅毒性口腔溃疡主要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无痛性溃疡、基底硬结及周围淋巴结肿大;而普通口腔溃疡多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与局部创伤、免疫因素或维生素缺乏相关,具有疼痛明显、边缘红肿的特点。
梅毒性口腔溃疡常见于二期梅毒,溃疡表面清洁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可达1-2厘米,基底呈软骨样硬度,称为硬下疳。病变多发生于唇、舌缘等部位,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皮疹。这种溃疡具有自限性但不会完全自愈,需要规范驱梅治疗才能消除病原体。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螺旋体活动。
普通口腔溃疡多为黄白色圆形小溃疡,直径2-4毫米,边缘充血呈红晕状,触痛明显影响进食。溃疡周期约7-10天可自愈,好发于唇颊黏膜、舌腹等非角化区域。常规治疗以局部镇痛消炎为主,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与梅毒不同,普通溃疡不会导致淋巴结肿大或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异常。
出现口腔溃疡时应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若溃疡长期不愈、无痛或合并皮疹等情况,需及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确诊梅毒后需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普通溃疡则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两类溃疡的鉴别对早期诊断梅毒尤为重要,任何可疑暴露史者都应主动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