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一般不具传染性,但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定病原体引起的化脓性毛囊炎可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毛囊炎主要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和非感染性三类,需根据具体病因判断传播风险。
细菌性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当皮肤破损或共用剃须刀、毛巾等个人物品时,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这类患者患处可能出现红肿、脓疱,接触脓液后未及时清洁可能增加他人感染风险。真菌性毛囊炎如马拉色菌毛囊炎通常不传染,但免疫力低下人群需注意避免密切接触。非感染性毛囊炎如化学刺激或毛发内生所致则完全不会传染,仅表现为局部丘疹或瘙痒。
存在传播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者、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这类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病原体更易通过破损皮肤传播。若毛囊炎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皮损扩散至周围皮肤,提示可能存在需隔离治疗的传染性病原体感染。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挤压脓疱,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出现持续红肿、疼痛加剧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细菌性毛囊炎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真菌性毛囊炎需使用酮康唑洗剂等抗真菌药物。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控制慢性疾病,可有效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