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一般可以治愈,但需结合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食疗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食物、补充营养等方式辅助改善症状。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
1、调整饮食结构慢性胃炎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日进食5-6次,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主食以软烂米饭、馒头为主,减少粗粮摄入。烹饪方式选择蒸煮炖,禁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方法。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水温保持在40-50摄氏度为宜。
2、选择易消化食物急性发作期优先选择米汤、藕粉、山药粥等流质食物,缓解期可逐步添加嫩豆腐、蒸蛋羹等半流质食物。蛋白质来源以鱼肉、鸡胸肉等白肉为主,避免牛肉、羊肉等红肉。蔬菜需煮至软烂,推荐南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限制芹菜、韭菜等高纤维蔬菜摄入。
3、补充营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脱脂牛奶、豆浆等乳制品,每日摄入300毫升以内。可食用猴头菇多糖制剂辅助修复胃黏膜,或服用复合维生素B族改善消化功能。贫血患者需增加猪肝、鸭血等含铁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烹调使用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4、避免刺激性食物严格禁食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限制葱姜蒜等香辛料使用。忌饮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含咖啡因饮品,酒精类饮品绝对禁止。控制甜度高的糕点摄入,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生冷食物如冰品、刺身等需完全避免,水果可选择苹果、香蕉等温和品种加热后食用。
5、配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规范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进行根除治疗。胃酸过多者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可促进损伤修复。消化不良时可短期应用多潘立酮片、胰酶肠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慢性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40摄氏度左右热水袋热敷上腹部。建议每3-6个月进行胃镜复查,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服药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