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吐血属于严重症状,可能提示胃黏膜损伤加重或出现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慢性胃炎患者出现呕血可能与胃溃疡、胃黏膜糜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上腹疼痛、黑便等症状。
慢性胃炎发展为吐血通常意味着胃黏膜损伤已突破黏膜肌层,可能由长期胃酸侵蚀、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或药物刺激导致。胃溃疡出血时血液与胃酸混合呈咖啡渣样呕吐物,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鲜红色血液。胃黏膜糜烂出血多表现为呕血伴柏油样便,出血量相对较小但可能反复发作。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呕血量大且易引发失血性休克。
少数情况下,剧烈呕吐引发的贲门黏膜撕裂也可能出现呕血,但出血量较少且多能自行停止。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者,胃黏膜屏障受损后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出血。老年人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即使少量胃出血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出现呕血应立即禁食并平卧,避免血液误吸入气管。可暂时冰敷胃部减少出血,但禁止自行服用止血药物。需急诊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四联疗法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