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炎性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该病可能与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皮肤瘀点瘀斑、关节肿胀疼痛、阵发性脐周腹痛及血尿蛋白尿等。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病程迁延超过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型。
1、病因机制慢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球蛋白A沉积于小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常见诱因包括链球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病原体刺激,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药物过敏,鱼虾、牛奶等食物致敏。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参与发病。
2、皮肤表现特征性表现为双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的紫红色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皮疹分批出现,初期可能伴瘙痒或灼热感,严重者可蔓延至躯干上肢。皮肤活检可见真皮层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后者多伴血小板计数降低。
3、关节症状约半数患者出现膝、踝等大关节肿痛,呈游走性特点,活动受限但无关节畸形。关节腔积液检查显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X线检查无骨质破坏。症状多持续1-2周自行缓解,但易反复发作。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4、胃肠损害肠系膜小血管炎可导致阵发性脐周绞痛,伴恶心呕吐、便血或黑便。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肠穿孔等急腹症。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瘀点,结肠镜显示回盲部黏膜充血糜烂。腹痛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雷尼替丁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5、肾脏受累30%-50%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少数进展为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不全。肾活检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免疫球蛋白A沉积。对于持续性蛋白尿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减少蛋白尿,严重者需联合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
慢性过敏性紫癜患者需长期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食物,急性期限制动物蛋白摄入。定期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出现新发皮疹、腹痛加重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复诊。适当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