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咽炎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调整可有效控制症状。仅当合并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器质性病变且药物无效时,才考虑手术干预。
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咽干燥、异物感、分泌物倒流等症状。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口服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室内湿度,这些措施对缓解症状有显著效果。
手术干预仅适用于特定情况,如合并鼻中隔偏曲导致通气障碍、腺样体肥大阻塞咽鼓管开口、鼻息肉引起持续性鼻塞等。常见术式包括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避免复发。由于鼻咽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存在出血、感染、粘连等风险,非必要不推荐。
慢性鼻咽炎患者日常应注重鼻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2次,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有助于增强黏膜抵抗力。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减少干燥空气对鼻咽部的刺激。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听力下降、反复鼻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