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内翻足的愈后效果与治疗时机、干预方式及康复管理密切相关,早期规范治疗多数可获得良好功能恢复。
马蹄内翻足是先天性足部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足内翻、跖屈及高弓足。出生后1-2周内开始治疗者,通过潘塞缇序列石膏矫形配合跟腱松解术,90%以上患儿可获得接近正常的足部形态和行走功能。石膏矫形需每周更换,持续5-8周,期间需密切观察皮肤血运。完成石膏阶段后需穿戴足外展支具23小时/日维持3个月,之后夜间佩戴至4-5岁。这种标准化治疗方案能使足部肌力平衡,避免复发。
延误治疗或非规范干预可能导致残留畸形。3个月后开始治疗者需更复杂的手术矫正,如胫前肌外移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可能出现踝关节僵硬、肌力不平衡等问题。成年未治疗者常继发足外侧胼胝、踝关节炎,此时矫形手术仅能改善外观,功能恢复有限。复发风险与支具佩戴依从性直接相关,停止支具过早者复发率达80%。
马蹄内翻足患儿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每6-12个月评估足部发育情况。康复期建议进行足趾抓毛巾、踝泵运动等训练,增强胫前肌力量。选择前足加宽、后帮稳固的矫形鞋可改善步态。家长需掌握支具佩戴技巧,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复诊。多数坚持治疗的患儿可正常参与体育活动,但需避免长期高强度跳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