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生育需求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密切随访观察、药物治疗等。
1、手术治疗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患者且无生育需求者,可考虑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实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如单侧附件切除术或肿瘤剔除术。手术方式需结合术中快速病理结果调整,若存在腹膜种植灶需同时行病灶切除。术后需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2、随访观察对于部分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且病灶局限的年轻患者,在充分评估后可选择密切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每3-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及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若随访期间出现肿瘤进展迹象,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这种策略特别适用于完成生育后的二次手术评估。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或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常用药物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等激素类药物,可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的刺激作用。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能需采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铂注射液等化疗方案。
4、病理评估准确的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制定至关重要。交界性肿瘤需与良性囊肿和恶性肿瘤鉴别,必要时需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如WT-1、P53等指标。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具有更高恶性潜能,需更积极的手术干预。黏液性交界性肿瘤需排除阑尾或胃肠道原发灶。
5、生育保护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前提下可实施保留子宫和对侧卵巢的手术。术后建议尽早完成生育计划,分娩后根据情况评估是否需补充手术。辅助生殖技术应用需谨慎,避免过度卵巢刺激。妊娠期间需加强监测,分娩方式建议选择剖宫产以便腹腔探查。
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等,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