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胃管需注意导管固定、保持通畅、预防感染、观察并发症及饮食管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黏膜损伤、误吸或感染等风险。
导管固定需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胶布,避免压迫鼻翼或耳廓,每日检查固定位置是否松动或移位。导管外露部分应做好标记,便于观察有无滑脱。对于躁动患者可使用约束带,但须定时松解并观察皮肤状况。固定时注意避开面部水肿或破损区域,胶布更换频率不宜过高,避免反复撕拉损伤皮肤。
保持通畅需每4小时用20毫升温水脉冲式冲洗管道,推注药物前后均需冲洗。持续喂养时每4小时检查管道是否扭曲受压,床头需抬高30度以上。遇阻力不可强行冲管,需检查导管位置。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冷刺激引发胃肠痉挛。喂养前后需确认胃内残留量,超过200毫升应暂停喂养并评估。
预防感染要求操作前后严格手卫生,每日更换固定装置及减压贴。口腔护理每日2次,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液。管道接头处用酒精棉片消毒,喂养袋每24小时更换。观察鼻腔黏膜有无红肿溃疡,必要时涂抹抗生素软膏。长期留置者需定期更换胃管,硅胶管一般可保留30天。
并发症观察包括监测有无呛咳、呼吸急促等误吸症状,检查引流液颜色性状。出现咖啡样引流物需警惕应激性溃疡,引流液呈胆汁样可能提示管道移位。定期听诊气过水声确认位置,异常腹胀需排查管道堵塞或肠梗阻。长期留置者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营养指标,防范反流性食管炎或鼻窦炎。
饮食管理需遵循由稀到稠原则,初始选用等渗营养液,速度从30毫升/小时逐渐增量。推注喂养每次不超过4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药片需碾碎充分溶解,避免混用不同药物。喂养前后30分钟避免翻身拍背,低温营养液需复温至室温。出现腹泻应调整配方浓度或添加膳食纤维。
留置期间需记录胃管深度、引流液量及性状,定期评估留置必要性。患者及照护者应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如意外脱管时立即侧卧清洁口腔。出院前接受管道维护培训,包括居家消毒流程与异常识别。建议备置应急用胃管及固定材料,定期随访评估营养状况与管道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