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或间接接触感染。淋病可能由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母婴垂直传播、共用个人物品、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疼痛、女性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1、无保护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是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淋病奈瑟菌可通过阴道、肛门或口腔黏膜侵入人体,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男性可能出现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和排尿灼热感,女性可能出现宫颈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等抗生素,并确保性伴侣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2、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数量增加会显著提升淋病感染概率。频繁更换性伴侣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尤其当伴侣存在隐匿性感染时。感染者可能出现睾丸或附睾肿痛、盆腔炎等并发症。临床常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规范治疗,同时需避免性接触直至治愈。
3、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淋病的孕妇分娩时,新生儿可能通过产道接触分泌物引发结膜炎或肺炎。新生儿淋球菌性眼炎表现为眼睑红肿和脓性分泌物,需立即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预防失明。孕妇产前筛查阳性者应接受头孢曲松注射治疗,婴儿出生后需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性用药。
4、共用个人物品接触被淋球菌污染的毛巾、浴盆等物品可能引发间接感染,但概率较低。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通常需要密切接触才可能传播。此类感染者可能出现会阴部皮肤黏膜损害,治疗需结合分泌物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缓释片、米诺环素胶囊等。
5、免疫力低下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更易发生淋球菌感染且症状较重。可能表现为播散性淋病,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肤脓疱。除标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加强免疫调节,必要时联合注射用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全身感染。
预防淋病需坚持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侣并定期进行性病筛查。感染者应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家庭成员不共用洗浴用品。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到皮肤性病科就诊,完成全程药物治疗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日常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