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突然跌倒可通过保持冷静、评估伤情、止血包扎、固定骨折、及时送医等方式急救。跌倒通常由地面湿滑、视力障碍、肌力下降、突发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保持冷静发现老年人跌倒后需立即停止其活动,避免因慌乱移动导致二次伤害。安抚老人情绪,询问是否有头晕、胸痛等不适症状。若老人意识清醒且无剧烈疼痛,可协助其缓慢坐起观察10-15分钟,确认无异常后再尝试站立。
2、评估伤情检查头部、脊柱及四肢是否有开放性伤口或畸形。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询问老人是否能清晰回答问题以判断脑部损伤。触摸肢体确认有无局部肿胀、压痛等骨折体征,特别注意髋关节与腕部等常见骨折部位。
3、止血包扎发现皮肤破损出血时,用清洁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5-10分钟止血。表浅擦伤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若伤口较深或出血呈喷射状,应在近心端使用止血带并记录使用时间。
4、固定骨折疑似骨折时需用夹板固定伤处,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固定患肢两侧。搬运脊柱损伤者须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使用硬质担架平移。避免随意搬动髋部骨折患者,可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疼痛。
5、及时送医出现意识障碍、持续呕吐、肢体瘫痪或严重疼痛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途中监测呼吸脉搏,保持呼吸道通畅。向医生详细说明跌倒时间、着地部位及基础疾病史,必要时携带日常服用药物供参考。
日常需为老年人清除地面障碍物,安装浴室防滑垫和扶手。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按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选择防滑鞋底的家居鞋,行走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定期复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调整可能引起头晕的降压药物。鼓励进行太极拳、靠墙静蹲等增强平衡力的锻炼,但需家属陪同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