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又出血可能与痔疮、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肠癌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带血或黏液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通常伴随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
2、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表现为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有关。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患者需隔离,餐具消毒,补充电解质溶液。
3、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常见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地塞米松注射液控制炎症。急性期需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
4、肠息肉肠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表面溃破时可引发出血。较大息肉可能导致肠梗阻症状。通常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可在内镜下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肠癌恶性肿瘤侵蚀肠壁血管导致出血,可能伴随消瘦、贫血、排便习惯改变。与遗传、高脂饮食等因素相关。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配合放化疗。术后需定期随访,保持营养均衡。
出现腹泻伴出血症状时,建议记录排便频率、血液颜色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若出血量多、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高热、剧烈腹痛,须立即就医进行肠镜、粪便检测等检查。长期反复出血者需完善肿瘤标志物筛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