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口腔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和说话。
1、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是口腔炎的常见病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口腔清洁护理。
2、细菌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腔炎。细菌性口腔炎常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充血、肿胀,可能出现黄白色假膜。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同时保持口腔卫生。
3、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口腔炎的重要病因,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真菌性口腔炎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刮除后可见充血面。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含片、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并注意口腔清洁。
4、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病、红斑狼疮等可能引起口腔炎。这类口腔炎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治疗上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
5、物理化学刺激牙齿尖锐边缘、假牙不合适、烫伤、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刺激可能导致口腔炎。这类口腔炎表现为局部黏膜损伤,可能出现溃疡或糜烂。治疗上需要去除刺激因素,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促进黏膜修复。
预防口腔炎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每天刷牙2-3次,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饮食上应避免过烫、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口腔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