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出血可能由牙龈炎、口腔溃疡、外伤、血液系统疾病、口腔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止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口腔出血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黏膜破损、凝血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牙龈炎牙龈炎与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有关,常伴随牙龈红肿、刷牙出血。需通过超声波洁牙清除菌斑,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或使用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控制感染。日常使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
2、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可能因维生素缺乏或免疫异常导致,创面出血伴明显疼痛。可喷涂西瓜霜喷剂促进愈合,含服西地碘含片消炎,或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
3、外伤因素咬伤、硬物刮伤等可造成口腔黏膜机械性损伤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压迫止血棉球15分钟,严重者需缝合。外伤后24小时内冷敷减少渗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
4、血液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自发性牙龈渗血或皮下瘀斑。需完善血常规和骨髓穿刺确诊,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或输注血小板悬液改善凝血。
5、口腔肿瘤牙龈癌、舌癌等恶性肿瘤侵蚀血管可引起反复出血,常伴溃疡不愈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需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早期可行根治性切除术,晚期采用顺铂注射液联合放疗控制进展。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牙线清理牙缝,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出血期间避免过热饮食和剧烈漱口,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若出血持续超过30分钟或伴有头晕乏力,须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出血者需排查系统性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