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通常由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引起。治疗以补液、调整饮食和缓解症状为主,严重时需就医。
1、腹泻
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婴幼儿。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尿量和精神状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ORS)或稀释的果汁,避免脱水。
2、呕吐
呕吐是病毒性肠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可能伴随食欲不振。频繁呕吐会增加脱水的风险。建议少量多次喂水或电解质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部。如果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3、发热
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通常持续1-3天。发热时可用温水擦拭身体或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不适。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瑞氏综合征。
4、腹痛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肠道炎症或痉挛有关。可通过热敷腹部或轻柔按摩缓解疼痛。如果腹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警惕其他并发症,如肠套叠或阑尾炎。
5、饮食调整
病毒性肠炎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推荐食物包括米粥、面条、蒸苹果、香蕉等。避免高脂肪、高糖或乳制品,以免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
6、预防措施
病毒性肠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定期清洁玩具和家居环境,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小孩子病毒性肠炎虽然常见,但通过及时补液、调整饮食和适当护理,大多数患儿可在1周内康复。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脱水(如尿量减少、口干、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