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需注意定期复查、规范用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眼部卫生及调整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病情控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
1、定期复查术后需按医生要求定期测量眼压、检查视神经及视野。早期复查频率较高,通常术后1天、1周、1个月需复查,后期可逐渐延长间隔。若出现眼痛、视力骤降、畏光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复查项目包括眼压计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用于评估滤过泡功能及视神经损伤进展。
2、规范用药即使眼压正常仍需遵医嘱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常见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等。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滴眼药前需洗净双手,避免瓶口接触眼球。若需使用多种眼药水,间隔至少5分钟。部分患者术后可能需短期口服乙酰唑胺片辅助降压。
3、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个月内禁止低头弯腰、举重物、咳嗽用力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游泳、球类运动等需暂停3个月以上,避免水流冲击或碰撞导致滤过泡损伤。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戴防护眼镜避免灰尘入眼。乘坐飞机前需咨询医生,机舱压力变化可能影响眼压。
4、眼部护理术后1周内避免揉眼或压迫术眼,睡觉时佩戴眼罩防止无意识触碰。洗脸时用湿毛巾避开眼部清洁,洗头采用后仰姿势。术后3个月内禁止画眼妆、戴隐形眼镜,减少化妆品刺激。外出需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强光可能加重畏光症状。若滤过泡区域发红、渗液需及时就诊。
5、生活调整每日饮水少量多次,单次不超过200毫升以防眼压波动。饮食多补充深色蔬菜水果如蓝莓、菠菜,限制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睡前抬高床头15度减少晨间眼压峰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服用含激素药物。保持情绪稳定,焦虑可能诱发眼压升高。
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需长期管理,患者应建立眼压监测记录本,包括用药时间、眼压数值及不适症状。家属需协助观察患者视力变化,避免其从事夜间驾驶等需高敏锐度的工作。冬季注意保暖,冷空气可能诱发青光眼发作。若需其他眼部手术或牙科治疗,应提前告知医生青光眼病史。术后视力恢复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视觉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