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可通过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肝移植等方式治疗。酒精性肝病通常由长期过量饮酒、营养不良、氧化应激、肠道菌群紊乱、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核心措施。完全停止饮酒可阻止肝损伤进展,早期患者戒酒后肝脏炎症和脂肪变性可能逆转。戒断期可能出现震颤、焦虑等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或劳拉西泮片控制戒断反应,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建议通过加入戒酒互助小组、行为认知疗法等方式提高戒酒成功率。
2、营养支持酒精性肝病患者常合并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需每日摄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如鸡蛋清、脱脂牛奶等,配合复合维生素B片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补充缺乏的微量营养素。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合并肝性脑病时需暂时限制蛋白摄入。
3、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适用于严重酒精性肝炎,需在排除感染后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可改善肝细胞膜稳定性,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有助于减轻氧化损伤。合并肝纤维化时可用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但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并发症管理针对门脉高压可使用普萘洛尔片降低出血风险,腹水患者需限钠并联合螺内酯片和呋塞米片利尿。肝性脑病需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严重感染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需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治疗。
5、肝移植终末期肝病或肝功能衰竭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要求术前戒酒6个月以上且无其他器官严重损害。移植后需终身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并严格禁酒以防止酒精性肝病复发。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较高水平。
酒精性肝病患者需建立低脂高蛋白饮食模式,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避免生硬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出现腹水或食管静脉曲张时应限制活动量。定期监测肝功能、腹部超声及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进行胃镜检查。家属应协助患者维持戒酒状态,营造无酒精的家庭环境,关注情绪变化预防抑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