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不退可能由感染未控制、脱水、药物反应、非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针对病因采取退热治疗与基础疾病管理。
1.感染未控制:细菌或病毒感染持续时,病原体未被清除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持续亢奋。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感染性发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等退热药,同时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2.脱水状态:体液不足时散热功能下降,表现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儿童可选用低渗电解质溶液,避免含糖饮料加重脱水。
3.药物热:抗生素或抗癫痫药等可能诱发药物热,通常伴有皮疹。需暂停可疑药物,改用其他类别药物替代,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过敏反应。
4.自身免疫病:风湿热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导致长期低热,多伴有关节痛、皮疹。需进行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治疗需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羟氯喹等控制原发病。
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应及时就医,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2000毫升水分,监测体温变化记录热型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