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突然抽搐晕倒可能与热性惊厥、癫痫、低血糖、脑炎或脑膜炎、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有关。
1、热性惊厥:
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多由高热诱发。表现为突发全身强直或阵挛性抽搐,通常持续1-3分钟,发作后可有短暂意识模糊。体温超过38℃时需及时物理降温,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防止误吸。多数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需排除其他病因。
2、癫痫:
儿童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双眼上翻等。可能与遗传、围产期损伤、脑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脑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常用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长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发作。
3、低血糖:
婴幼儿长时间未进食或糖尿病患儿胰岛素过量可能导致血糖低于2.8mmol/L,出现冷汗、面色苍白、抽搐甚至昏迷。快速检测血糖后,需立即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推注高糖。日常需规律进食,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4、脑炎或脑膜炎: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除抽搐外常伴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腰穿检查可明确诊断,病毒性脑炎以对症治疗为主,细菌性脑膜炎需及时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重症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5、电解质紊乱:
严重腹泻、呕吐或肾脏疾病可能导致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血钠低于120mmol/L或血钙低于1.75mmol/L时可引发抽搐。需静脉补充相应电解质,同时治疗原发病。长期营养不良患儿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遇到儿童突发抽搐应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紧急送医。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发热时及时退热。有癫痫病史者需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脑电图。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补充含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等,避免含咖啡因饮料。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