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可能影响月经,常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或周期紊乱,主要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营养不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缺铁性贫血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能引发月经量少或经期延长。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2、慢性失血长期经量过多或消化道出血等慢性失血会加重贫血,形成恶性循环。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氨甲环酸止血,并配合铁剂补充,必要时需进行宫腔镜检查。
3、营养不良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会导致贫血,可能伴随月经稀发。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瘦肉、绿叶蔬菜摄入,严重时可补充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
4、骨髓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可能引发闭经,常伴发感染和出血倾向。需进行骨髓穿刺确诊,采用免疫抑制剂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贫血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造血功能,症状持续需及时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