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做肠镜的症状主要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不明原因消瘦、腹部包块等。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肠道疾病的常见表现,包括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粪便形状变细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有关。肠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帮助明确诊断。对于长期存在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肠镜检查。
2、便血便血是肠道疾病的警示信号,表现为粪便中带血或排出暗红色血便。便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引起。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并取活检,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出现便血症状时,特别是中老年人,应尽快就医进行肠镜检查。
3、腹痛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特别是下腹部疼痛,可能是肠道疾病的征兆。腹痛伴随腹胀、肠鸣音亢进等症状时,需警惕肠梗阻、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肠镜检查可以评估肠道黏膜病变情况,帮助确定腹痛原因。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镜检查。
4、不明原因消瘦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而无明确原因,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信号。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而引起消瘦。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器质性病变,对诊断不明原因消瘦有重要意义。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时,应考虑进行肠镜检查。
5、腹部包块腹部触及异常包块可能是肠道肿瘤、肠套叠等疾病的表现。肠镜检查可以观察肠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必要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发现腹部包块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包块性质。
除上述症状外,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检查前需遵医嘱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后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若检查发现异常,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