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性角膜移植所致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滤过手术、引流装置植入、睫状体破坏性手术等方式治疗。该并发症通常由房角结构改变、炎症反应、黏弹剂残留、虹膜前粘连、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控制:
降眼压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常用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如拉坦前列素可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排出,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能减少房水生成。对于急性眼压升高可短期使用高渗脱水剂,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眼压及角膜移植片情况。
2、激光治疗: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房角开放的患者,通过激光刺激小梁网增大房水外流。对于虹膜前粘连病例可采用激光虹膜切开术,重建房水循环通路。激光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可能需重复操作维持效果。
3、滤过手术:
小梁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术中需特别注意保护角膜移植片。改良式手术可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C,但会增加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术后需密切观察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及时处理浅前房等并发症。
4、引流装置植入: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适用于多次滤过手术失败者,常见类型包括Ahmed引流阀和Baerveldt植入物。手术需避开角膜移植区域选择合适象限植入,术后可能出现引流管暴露、角膜内皮损伤等并发症。这类装置能建立长期房水外流通道,但需定期随访调整。
5、睫状体破坏术:
睫状体光凝术通过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适用于视力预后差或多次手术失败的难治性病例。可采用经巩膜二极管激光或内窥镜下直视操作,需控制能量避免过度破坏导致眼球萎缩。该治疗可能引发持续性低眼压、玻璃体积血等风险。
术后需保持头部抬高体位促进前房形成,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深色蔬菜促进伤口愈合,限制咖啡因摄入以防眼压波动。定期进行视野检查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移植片存活情况需通过角膜内皮镜检查。出现眼红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应及时返院复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监测移植片排斥反应和眼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