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氨茶碱,用于处理过敏反应、哮喘发作和休克等紧急情况。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剂量准确和给药方式正确。
1、肾上腺素是处理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通过收缩血管和扩张支气管迅速缓解症状。通常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剂量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常见剂量为0.01mg/kg。使用后需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过量导致心律失常。
2、地塞米松是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用于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在哮喘急性发作或严重过敏时,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剂量为0.1-0.2mg/kg。长期使用需注意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和骨质疏松。
3、氨茶碱用于缓解哮喘和支气管痉挛,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剂量为4-6mg/kg。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毒性反应如心律失常和抽搐。
4、急救药品的储存和管理至关重要,需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定期检查有效期。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用药流程,确保医护人员熟悉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计算。
5、家长和照护者应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了解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联系医疗专业人员,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后果。
儿科急救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协作,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