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呕吐、腹泻、皮疹、出血倾向等。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出血热,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1、发热发热是埃博拉病毒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5摄氏度以上。发热通常持续不退,伴随寒战和出汗。发热是由于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所致。患者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干燥等表现。
2、头痛头痛多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常位于前额或全头部。头痛与病毒引起的脑膜刺激和颅内压增高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畏光、恶心等症状。头痛程度往往随着病情进展而加重。
3、肌肉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是典型表现,以腰背部和大腿肌肉最为明显。肌肉疼痛与病毒直接损伤肌肉组织以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患者常描述为深部酸痛,活动时加重,严重者可能出现肌无力。
4、消化道症状呕吐和腹泻在发病后3-5天出现,呕吐物可能带血,腹泻多为水样便,严重者可出现血便。这些症状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黏膜出血是病情加重的征兆。
5、出血倾向疾病后期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结膜出血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有关,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应严格隔离治疗,医护人员需采取最高级别防护。恢复期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逐步恢复活动能力。接触者需医学观察21天,出现症状立即就医。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接触感染者体液,疫区应做好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目前已有疫苗可用于高危人群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