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等途径。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
1、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可在1米范围内被宝宝直接吸入呼吸道。在幼儿园等密闭场所,飞沫传播是主要感染方式。建议家长避免带宝宝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看护人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
2、直接接触传播宝宝与感染者亲密接触时,病毒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等部位侵入。常见于家庭成员间的拥抱、亲吻等行为。流感病毒在皮肤表面可存活数小时,家长回家后应更换衣物并洗手后再接触宝宝,哺乳期母亲感染后需在医生指导下继续喂养。
3、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附着在玩具、餐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宝宝触摸污染物品后又接触口鼻导致感染。流感病毒在塑料表面存活时间可达48小时。家长需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宝宝常接触物品,培养宝宝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4、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流感期间,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新生儿。妊娠期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风险。早产儿出生后应加强保护,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颗粒进行预防。
5、空气气溶胶传播在通风不良环境中,病毒可形成微小的气溶胶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宝宝长时间暴露可能感染。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每天2-3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可有效降低风险。医疗机构内需特别注意气溶胶传播防控。
预防宝宝流感需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定期清洁消毒常用物品。6月龄以上宝宝可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哺乳期母亲感染后可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母乳喂养,同时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冬季流感高发季应减少带宝宝前往商场等公共场所,家庭成员出现症状需立即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