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克罗恩病可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纠正营养不良,改善黏膜修复能力。建议采用高热量低渣饮食,避免乳糖及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
2、药物治疗可能与Th1/Th17免疫应答失衡、IL-23通路激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布地奈德肠溶胶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控制炎症反应。
3、内镜治疗可能与肠壁透壁性炎症、纤维狭窄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肠梗阻、瘘管形成等症状。通过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解除狭窄,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4、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穿孔、大出血或药物难治性病例。常见术式包括病变肠段切除术、狭窄成形术,术后需长期随访预防复发。
患者需定期监测营养状况与炎症指标,避免吸烟及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