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肝脾肿大等。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制品传播。
1、发热发热是布氏杆菌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波状热,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持续1-3周后逐渐下降,间隔数日后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热期间患者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发热可能与布鲁氏菌释放的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2、多汗患者常在夜间或退热时出现大量出汗,严重时可导致衣物被褥浸湿。多汗可能与体温调节紊乱、细菌代谢产物刺激汗腺分泌有关。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3、关节痛关节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关节症状可能与细菌直接侵犯关节滑膜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严重者可发展为关节炎,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4、乏力患者常感到明显乏力、倦怠,活动耐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无法进行日常活动。乏力可能与细菌毒素作用、营养消耗、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乏力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5、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肝脾肿大可能与网状内皮系统增生、肉芽肿形成有关。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布氏杆菌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多饮水以补充体液流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疾病传播。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或复发。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