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140/100毫米汞柱属于1级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辅助及压力管理等方式降低。长期未控制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与加工食品。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影响自主神经调节。
2、饮食控制:
采用得舒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新鲜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增加全谷物、豆类及低脂乳制品,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烹调选用植物油。
3、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配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注意避免憋气动作。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避免清晨血压高峰时段运动。
4、药物辅助:
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药物选择需结合并发症情况,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5、压力管理:
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每日练习10-15分钟。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学会合理分配工作与休息时间。
建议每日早晚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注意测量前静坐5分钟。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若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后血压仍高于130/80毫米汞柱,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心血管科就诊。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诱发血压波动,夏季需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血液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