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腹泻通常每天3-10次,可能由机会性感染、肠道菌群紊乱、药物副作用或HIV直接损伤肠道引起。
1、机会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或隐孢子虫感染可导致水样便,需进行抗病毒或抗寄生虫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更昔洛韦、硝唑尼特。
2、菌群紊乱长期抗生素使用破坏肠道微生态,表现为腹胀伴腹泻,可选用益生菌制剂调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3、药物副作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洛匹那韦可能引发腹泻,必要时可调整用药方案,替换为多替拉韦等耐受性更好的药物。
4、HIV肠病病毒直接损伤肠黏膜导致吸收不良,需加强营养支持并优化抗病毒治疗,可补充谷氨酰胺修复肠黏膜。
艾滋病腹泻患者应保持电解质平衡,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若出现血便或持续脱水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