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电场治疗等方式治疗。胶质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电离辐射暴露、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头痛、癫痫发作、肢体无力等症状。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开颅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对于位于非功能区的低级别胶质瘤,全切手术可显著延长生存期。高级别胶质瘤因浸润性生长特点,常需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手术并发症可能包括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等,需由神经外科专家评估手术方案。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残留肿瘤或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通常为54-60Gy,新兴技术如调强放疗可精准保护正常脑组织。对于复发性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可针对性照射病灶。放疗可能引起疲劳、脱发等副作用,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3、化学治疗替莫唑胺胶囊是胶质瘤标准化疗药物,可穿透血脑屏障抑制肿瘤增殖。洛莫司汀胶囊、卡莫司汀注射液等烷化剂类药物也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病例。化疗常与放疗同步进行,可能引发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需监测肝肾功能。新型化疗方案如PCV联合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
4、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姑息治疗。针对IDH突变、EGFR扩增等分子异常的靶向药物正在研发中。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定生物标志物,可能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目前靶向治疗多与传统疗法联合应用。
5、电场治疗肿瘤治疗电场通过交替低强度电场干扰肿瘤细胞分裂,需每日佩戴设备18小时以上。该疗法适用于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维持治疗,常见副作用为头皮刺激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更换电极贴片并保持头皮清洁,可与其他治疗手段序贯使用。
胶质瘤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高脂高糖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MRI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新发头痛或神经症状需及时就诊。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可参加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