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补钙不一定能完全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摄入、吸收、流失等多种因素相关,单纯补钙可能无法满足骨骼健康需求。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受年龄、激素水平、维生素D状态等因素影响。中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下降,即使补钙也可能无法被充分吸收。维生素D缺乏会显著降低钙的利用率,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钙流失。部分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会干扰钙代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直接导致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的防治需要综合干预。除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外,还需保证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负重运动能刺激骨形成,每周3-5次30分钟的快走、跳舞等运动有益骨骼健康。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盐分,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钙流失。绝经后女性等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钙方案。日常可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警示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生脆性骨折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