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赖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同时伴有生理性改变。酒精依赖又称酒精使用障碍,主要特征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求、控制饮酒能力下降、戒断反应及耐受性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酒精依赖的形成涉及多因素作用。长期大量饮酒会改变大脑奖赏回路功能,导致多巴胺分泌异常,使患者对酒精产生病理性依赖。这种神经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停止饮酒后出现手抖、心悸、焦虑等戒断症状。从心理学角度看,部分患者通过饮酒缓解压力或负面情绪,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应对机制。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酒精的敏感度,家族史阳性者患病风险增高。社会环境中的饮酒文化、同伴压力等外部因素也会促进依赖行为形成。
酒精依赖患者常合并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心理问题。这些共病可能互为因果,抑郁情绪促使饮酒行为加重,而酒精又会加剧情绪障碍。部分患者存在人格特质缺陷,如冲动控制障碍或逃避型人格倾向。职业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成为复饮诱因。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依赖会导致前额叶皮质功能受损,进一步削弱决策能力和自控力,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酒精依赖需心理干预与医学手段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诱发饮酒的高危情境,建立应对技巧。动机增强疗法可改善治疗依从性。严重戒断反应需使用地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纳曲酮片、阿坎酸钙颗粒等防复饮药物能降低对酒精的渴求。建议建立规律作息,培养运动习惯,避免接触饮酒环境。家属应参与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的同时监督用药,定期复诊评估心理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