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定期随访。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强调平稳降压和靶器官保护。
1、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或太极拳,每周进行3-5次。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维持体重指数在20-24之间,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
2、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避免血压骤降,降压目标一般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更低。
3、血压监测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测量前静坐5分钟。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记录测量结果。注意测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饱餐、运动后立即测量。发现血压波动超过2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治疗效果。
4、并发症预防每年检查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超声等评估靶器官损害。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小于2.6毫摩尔/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需评估出血风险。警惕体位性低血压,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
5、定期随访初诊患者每2-4周复诊调整用药,稳定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测量、用药依从性评估和不良反应监测。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夏季可能需减量。合并其他慢性病者需多学科协作管理。家属应参与患者健康教育,协助用药管理和生活监督。
老年高血压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变化和用药情况。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和豆制品。保持适度社交活动,避免孤独抑郁。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就医。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肾功能评估,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通过综合管理实现血压长期平稳控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