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不适主要有头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疼痛、睡眠障碍、心血管症状等。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但躯体不适表现往往更为突出,可能掩盖情绪问题。
1、头痛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头痛,多表现为头部紧束感或钝痛,疼痛部位不固定。这类头痛与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症状。临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物改善症状。
2、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出现非特异性腹痛。这与抑郁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可能伴随早饱感、恶心等不适。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可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功能。
3、慢性疼痛常见腰背痛、关节痛等非器质性疼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检查多无明确病理改变。疼痛程度与情绪波动相关,晨重夜轻特点明显。可能与疼痛阈值降低及痛觉传导异常有关。除抗抑郁治疗外,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4、睡眠障碍典型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或睡眠浅,部分患者出现昼夜节律紊乱。长期睡眠障碍会加重疲乏感与认知功能下降。需建立规律作息,避免日间卧床,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佐匹克隆片、阿戈美拉汀片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5、心血管症状包括心慌、胸闷、血压波动等非特异性表现,心电图检查多无异常。这类症状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相关,可能伴随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症状。需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通过抗抑郁治疗配合放松训练改善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特点,建议家属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定期陪同患者的不适症状记录,避免过度关注单一躯体症状而延误精神心理治疗。日常可适当增加日光照射,保持适度社交活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但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