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膜腔积水可能由心力衰竭、肝硬化、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肋膜腔积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胸腔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使液体渗入肋膜腔形成积水。患者常伴有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液体潴留,同时配合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
2、肝硬化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时,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淋巴回流障碍,引发肋膜腔积水。多伴随腹水、黄疸等表现。临床常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胶体渗透压,联合托伐普坦片调节水钠代谢。患者应保持低蛋白饮食并避免饮酒。
3、肺炎肺部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炎性渗出液进入肋膜腔。常见发热、咳黄痰等伴随症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配合氨溴索注射液促进排痰。恢复期建议进行呼吸训练以改善肺功能。
4、结核性胸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时,可导致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多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治疗期间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并加强营养支持。
5、恶性肿瘤转移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时,可破坏淋巴引流系统形成血性积液。常伴有消瘦、咯血等表现。除胸腔引流外,可能需注射用顺铂等化疗药物控制肿瘤进展。姑息治疗阶段需重视镇痛和心理疏导。
肋膜腔积水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休息以减轻呼吸困难,每日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量饮水。若出现气促加重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复诊,所有药物治疗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可进行缓慢的深呼吸练习帮助肺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