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性贫血多见于出生后2-3个月,属于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性现象,主要与胎儿血红蛋白转换、红细胞生成素不足、血容量快速增加、铁储备消耗等因素有关。
1. 血红蛋白转换胎儿期血红蛋白逐渐被成人型替代,转换过程中血红蛋白浓度自然下降,无须特殊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即可。
2. 促红素不足婴儿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力较弱,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抑制,通常4-6个月后自行恢复,建议家长保证充足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3. 血容量扩张婴儿体重快速增长导致血液稀释,血红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家长需注意观察皮肤黏膜颜色,避免与病理性贫血混淆。
4. 铁储备耗尽出生前储存的铁在3-4个月后逐渐消耗,早产儿更易出现铁缺乏,可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
建议家长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6月龄后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需就医排查病理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