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患者饮食上应注意清淡易消化、补充水分、增加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避免刺激性食物。流感期间合理饮食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进恢复。
1、清淡易消化流感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建议选择米粥、面条、蒸蛋等低脂低纤维食物,减少油炸及高糖食物摄入。急性期可少量多餐,避免加重消化负担。若伴随呕吐或腹泻,可暂时禁食4-6小时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2、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每日需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2000-3000毫升。可适量饮用蜂蜜水、椰子水补充电解质,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避免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加重脱水。
3、增加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50-100克,帮助维持免疫球蛋白合成。烹调方式以清蒸、炖煮为主,避免煎炸。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发热期不宜过量食用红肉。
4、补充维生素C每日进食猕猴桃、橙子、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200-300克,或西蓝花、甜椒等蔬菜。维生素C有助于缩短病程,但胃溃疡患者应避免空腹食用酸性水果。不建议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C片剂。
5、避免刺激性食物禁食辛辣调料、酒精及过硬食物,减少对咽喉黏膜刺激。咳嗽剧烈时忌冷饮,鼻塞患者少食奶制品以免增加痰液黏稠度。合并口腔溃疡需避免过酸、过咸食物,可用吸管饮用流食减轻疼痛。
流感期间除饮食调整外,需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居室湿度维持在50%-60%,定时开窗通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持续3天以上高热不退、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餐具煮沸消毒,家庭成员分餐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