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对症药物等方式缓解。常见致病菌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需结合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1、物理降温:体温未超过38.5℃时建议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额头,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儿童发热时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2、抗生素治疗:细菌性发热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用药前需进行药敏试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
3、补液支持:发热伴随大量水分流失,应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时需静脉补液。
4、对症药物:高热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洛索洛芬钠退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退热药使用间隔应超过4-6小时。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等食物。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