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颅内肿瘤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辐射暴露、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头痛颅内肿瘤引起的头痛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晨起时加重,可能伴随喷射性呕吐。头痛可能与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有关,通常表现为前额或枕部疼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或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若头痛进行性加重或伴随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2、恶心呕吐颅内肿瘤导致的呕吐多为喷射状,与进食无关,常伴随剧烈头痛。这种症状与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或颅内压增高有关,可能伴有视乳头水肿。治疗时可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患者应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呕吐频率和性状供医生参考。
3、视力障碍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复视等症状。垂体瘤常导致双颞侧偏盲,听神经瘤可能引起眼球震颤。确诊需进行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治疗包括使用醋酸泼尼松龙片减轻视神经水肿,或通过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解除压迫。
4、肢体无力大脑运动区肿瘤可导致对侧肢体进行性肌力下降,可能伴随肌张力增高和病理反射阳性。这种症状与肿瘤直接压迫运动皮层或锥体束有关。康复治疗可结合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配合肢体功能训练。若肿瘤位于功能区,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与收益。
5、癫痫发作约30%的颅内肿瘤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抽搐。低级别胶质瘤和脑膜瘤更易诱发癫痫。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长期预防可用左乙拉西坦片或丙戊酸钠缓释片。患者应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特征。
颅内肿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为主,如鱼肉、鸡蛋、西蓝花等。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头颅MRI监测肿瘤复发,放疗期间注意保护照射区皮肤。若出现新发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恶化,应立即返院评估。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