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具有补益肝肾、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等食疗作用。鲈鱼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及钙、磷等矿物质,适合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水肿等人群适量食用。
1、补益肝肾鲈鱼性平味甘,归肝、肾经,中医认为其能补肝肾、益筋骨。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可将鲈鱼与枸杞、山药等食材炖煮食用。鲈鱼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慢性炎症,对肝肾细胞修复有一定帮助。
2、健脾和胃鲈鱼肉质细嫩易消化,含有的蛋白质分解酶能促进胃肠吸收。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可用鲈鱼搭配生姜、陈皮蒸食。鲈鱼中的锌元素可维持消化酶活性,维生素B族能改善胃肠黏膜代谢。
3、利水消肿鲈鱼具有利水渗湿功效,对妊娠水肿、肾病水肿等轻症有辅助改善作用。可将鲈鱼与赤小豆、冬瓜同煮,增强利尿效果。鲈鱼富含钾离子能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优质蛋白可缓解低蛋白血症引发的水肿。
4、促进伤口愈合鲈鱼富含的优质蛋白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锌元素能加速表皮细胞再生。术后或创伤后恢复期人群适量食用鲈鱼汤,有助于创面愈合。鲈鱼中的硒元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自由基对新生组织的损伤。
5、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鲈鱼所含的DHA和EPA是脑神经细胞膜重要成分,对儿童大脑发育、老年人认知功能维护有益。维生素B12可预防神经髓鞘病变,镁元素能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用鲈鱼头炖豆腐食用,能增强健脑效果。
食用鲈鱼时建议选择清蒸、煮汤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破坏营养成分。痛风发作期、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控制食用量,过敏体质者首次尝试需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反应。搭配当季蔬菜同食可提高营养素利用率,术后患者食用前应咨询医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