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类药物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血管系统异常、锥体外系反应等。中毒程度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中枢抑制轻者出现嗜睡、反应迟钝,重者可陷入昏迷状态。部分患者伴有瞳孔缩小、肌张力减低等体征,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及抗胆碱能作用有关。需立即停用药物,昏迷患者应保持气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纳洛酮等拮抗剂。
2、心血管异常常见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心电图可见QT间期延长。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处理包括心电监护、补液扩容,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时需静脉注射硫酸镁。
3、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如斜颈、角弓反张)、静坐不能或帕金森样症状。与药物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受体相关。可肌注苯海拉明或苯托品缓解症状,严重者需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4、体温调节紊乱可能出现高热或低体温,尤其与其它中枢抑制剂联用时更易发生。需监测肛温,高热者物理降温,低体温者缓慢复温。禁用肾上腺素类药物以免加重低血压。
5、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损害,或抗胆碱能症状如口干、尿潴留。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常规,尿潴留者可留置导尿管。
氯丙嗪类药物中毒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恢复期需密切观察锥体外系症状是否反复,饮食以易消化流质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中毒后两周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肝功能。家属需妥善保管药物,防止再次误服或过量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