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具有一定的养胃功效,适量食用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C以及钾等矿物质,能够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对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1、中和胃酸马铃薯中的淀粉在烹饪后转化为易消化的糊精,能够吸附胃酸,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蒸煮或炖煮的马铃薯更适合胃酸过多的人群食用,避免油炸或煎烤等烹饪方式加重胃部负担。
2、保护胃黏膜马铃薯所含的黏液蛋白能在胃壁形成保护层,减少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可将马铃薯榨汁后空腹饮用,但需注意避免过量摄入生马铃薯中的龙葵碱。
3、促进胃肠蠕动马铃薯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建议连皮蒸煮以保留更多膳食纤维,消化不良者每日食用量控制在100-150克为宜。
4、补充营养马铃薯富含维生素B6和钾元素,能帮助修复受损的胃黏膜组织。胃部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可将马铃薯制成泥状食物,配合优质蛋白食物共同食用以加速组织修复。
5、辅助调理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和胃调中的功效。胃寒者可搭配生姜烹调,胃热者宜与山药同食,但需注意发芽变绿的马铃薯含毒素不可食用。
胃病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除适量食用马铃薯外,建议搭配南瓜、小米、猴头菇等养胃食材,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坚硬食物。若出现持续胃痛、反酸、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胃部器质性疾病,不可单纯依赖食物调理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