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患者通常需要完成粪便常规、血常规、肠镜检查、食物不耐受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项目。慢性腹泻可能与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并针对性治疗。
1、粪便常规粪便常规是慢性腹泻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隐血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消化道出血。若检测到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性肠炎,发现脂肪滴则需考虑吸收不良综合征。该检查无须特殊准备,留取新鲜标本后2小时内送检即可。
2、血常规血常规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和贫血情况。慢性腹泻伴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需考虑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血红蛋白降低可能与长期营养吸收障碍相关。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空腹或非空腹状态均可采血。
3、肠镜检查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结肠和末端回肠黏膜病变,对诊断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过程中可能发现黏膜充血、溃疡或新生物等异常表现。无痛肠镜需在麻醉医师监护下进行。
4、食物不耐受检测通过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或氢呼气试验,可识别乳糖、果糖等食物不耐受情况。乳糖不耐受患者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泻,果糖吸收不良者摄入高果糖食物后症状加重。确诊后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触发症状的食物摄入。
5、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内分泌原因,通过检测血清游离T3、游离T4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可明确诊断。甲亢患者常伴心悸、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后需使用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
慢性腹泻患者日常应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高脂或可疑不耐受食物。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腹泻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出现体重持续下降、夜间腹泻或血便等预警症状,须及时复诊调整检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