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创口正常表现为轻微渗血、局部肿胀、创面覆盖血凝块,伴随轻度疼痛或不适感。恢复过程可分为血凝块形成期、肉芽组织增生期、上皮覆盖期三个阶段。
1、血凝块形成: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被暗红色血凝块覆盖,质地柔软,边缘与牙槽窝紧密贴合,这是愈合的关键第一步。
2、肿胀程度:术后48小时面部可能出现轻度肿胀,范围不超过相邻2颗牙齿区域,皮肤温度正常,无剧烈跳痛。
3、疼痛特点:创口疼痛在3天内逐渐减轻,表现为钝痛或隐痛,咀嚼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服用普通止痛药可缓解。
4、愈合进程:7天后血凝块被肉芽组织替代,14天可见粉红色新生上皮,1个月后牙槽窝基本填平,3个月完成骨改建。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吸吮创口,进食温凉软食,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复诊。